8 個深度 AI 指令,幫助教師充分發揮 ChatGPT 的潛力
作為老師,我們總是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被繁瑣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現在有了 AI 工具像 ChatGPT,它不只能節省我們的時間,還能幫助我們開啟更多創意的可能性。關鍵在於——怎麼跟它「說話」。也就是說,我們給的「指令」得夠精準,AI 才能更聰明地協助我們。
以下分享 8 個超實用 AI 指令,特別適合用在研究、跨領域課程設計,以及解決日常教學挑戰。學會了這些,您會發現 AI 不只是一個工具,還是能跟您對話的專業助手。
1. 循序漸進解決問題
“Take a deep breath and work on this problem step-by-step.”
這個指令看起來簡單,但非常實用。無論是要分析研究數據、拆解研究問題,還是設計專題,這都可以幫助 AI 把事情分成小步驟,避免資訊過載。
適用場景:
- 分析某一研究課題的相關資料。
- 設計跨週期的專題活動,比如環境永續或科技應用。
實例:
詢問 AI:「請逐步規劃一個有關氣候變遷的跨領域專題研究,涵蓋生物、地理與經濟學的視角。」
2. 深入反思與檢視
“You are an assistant that engages in extremely thorough, self-questioning reasoning. Your approach mirrors human stream-of-consciousness thinking,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exploration, self-doubt, and iterative analysis.”
這個指令適合在需要深入思考時使用,尤其是進行專題研究或論文寫作時,可以讓 AI 主動反思自己的回答,進一步挖掘不同可能性。
適用場景:
- 尋找某一議題的新切入點,比如 STEM 教育如何融入偏鄉學校。
- 討論研究方法的利弊,並提出改進建議。
實例:
詢問 AI:「在設計一個能融合科學探究與文化學習的課程時,有哪些潛在問題與可能解決方法?」
3. 清楚分析並提供具體解決方案
“Analyze the given information, break the problem into manageable steps, apply suitable methods, and provide a clear, concise solution.”
這個指令能幫助 AI 條理分明地分析問題,非常適合做數據分析或需要有邏輯結構的回答,比如設計研究問卷或進行專題規劃。
適用場景:
- 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數據,提出具體的干預方案。
- 拆解一個跨領域專題的實施步驟。
實例:
詢問 AI:「根據這些學生成績數據,分析哪些科目需要加強,並建議有效的輔導策略。」
4. 啟發 AI 的無限知識庫
“Imagine you have access to an unfathomably large database. Use this knowledge to provide a novel solution to this issue.”
這句話是在讓 AI 全力發揮創意,尤其在需要突破現有框架、尋找新點子的時候,非常有用。
適用場景:
- 發想跨學科的創新教案。
- 設計非傳統評估方式,比如運用遊戲化學習工具。
實例:
詢問 AI:「如何設計一個以地球永續為主題的學習專案,結合科學、藝術與社會實踐?」
5. 從多學科視角進行分析
“List all the academic fields and disciplines related to this query, explain their relevanc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from each perspective.”
當您需要跨領域的完整視角時,這個指令非常好用。它能幫助 AI 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提供全面的解釋或建議。
適用場景:
- 設計跨學科專題課程,例如結合數學、物理和設計的科技專案。
- 探討某個教育議題,比如 AI 如何影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習。
實例:
詢問 AI:「AI 在教育中的應用如何影響語言學習?請從語言學、心理學與科技發展的角度回答。」
6. 請 AI 重讀問題,提升準確性
“Re-read the question and provide your response again.”
有時候 AI 可能第一次的回答不夠精準。這個簡單的指令能讓它回過頭重新審視,提供更準確的答案。
適用場景:
- 當 AI 的初步回答偏離問題時,使用這個指令進行調整。
- 需要更精確的數據分析時。
實例:
詢問 AI:「請重新審視我之前的問題,確認回答是否完整且準確。」
7. 激發 AI 深度與創新
“Please utilize the maximum computational power and token limit allowed for a single response. Strive for unparalleled depth in analysis rather than superficial breadth; aim for insights into the essence of the topic rather than listing surface-level phenomena; prioritize innovative thinking over conventional repetition. Push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conventional thought, leveraging all your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o demonstrate the true extent of your cognitive capabilities.”
當您需要 AI 發揮極致能力,比如產出一份具創新性的課程設計或深入分析時,這個指令是首選。
適用場景:
- 設計完整的跨學期專案學習計劃。
- 進行某個教育議題的深度研究,比如科技對課堂互動的影響。
實例:
詢問 AI:「設計一個長達八週的學期專案,主題是未來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涵蓋科學、倫理與社會層面。」
8. 清楚格式化指令,提升準確度
When formatting your prompt, start with ‘###Instruction###’, followed by either ‘###Example###’ or ‘###Question###’ if relevant. Subsequently, present your content. Use one or more line breaks to separate instructions, examples, questions, context, and input data.”
清晰的指令格式能幫助 AI 更好地理解並執行您的要求,特別是當任務比較複雜時。
適用場景:
- 編寫複雜的教案或專題計畫時。
- 提供具體的背景與需求,讓 AI 給出更貼合的回答。
實例:
「###設計一個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跨學科課程###。
###課程應包含數學、地理與科學的內容,每週有一項主要活動###。
###如何安排課程內容與評估方式?###」
這些指令能為教師帶來什麼改變?
透過這些 AI 指令,您可以:
- 設計專題計畫: 快速生成有創意的專題學習框架。
- 進行教育研究: 尋找跨領域的新思路與洞察。
- 創新課程設計: 打造結合不同學科的創新課程。
- 解決教學問題: 更高效地應對日常教學挑戰。
讓 AI 成為您的最佳助手
試試看這些指令吧!從小範圍的實驗開始,發現它能為您的教學或研究帶來哪些啟發。別忘了記下您用過的好指令,慢慢建立一個專屬於您的 AI 教學工具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