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舊物變黃金:用《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啟動孩子的永續英語力

舊物變黃金:用《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啟動孩子的永續英語力

舊物變黃金:用《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啟動孩子的永續英語力

當英語課遇見永續時尚,會發生什麼神奇的化學反應?

在「快速時尚」與環境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身為一位英語教師,Caroline深信語言學習的價值遠不止於考試分數。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成為孩子理解世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

如何在國小階段的英語課堂中,播下「永續發展」的種子?答案就藏在一本充滿溫暖與創意的獲獎繪本中:《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約瑟夫的舊大衣)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愛惜物品的動人故事,也讓英語程度在基礎的學生能透過舊衣物的循環再造,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英語,實現聽、說、讀、寫技能的全面整合。

📺 Caroline 老師的課堂實錄

歡迎老師們觀看25分鐘線上教學示範,看見這堂課如何在真實課堂中精彩呈現!

Caroline將完整解析這份專為 80 分鐘課程設計的教案:「從大衣到創意:Joseph 的升級再造之旅」,並分享如何運用 BDA(Before-During-After)教學法、Krashen 的輸入理論,以及 Tomlinson 的差異化教學策略,將這堂課提升至全新境界。

第一部:啟動情境 — Before Reading(預讀階段)

預讀階段的核心目標是建立背景知識,並有效啟動學生的學習動機。遵循 Krashen 的情感過濾器理論(Affective Filter),我們要讓孩子在低焦慮的狀態下,自然地迎接新的語言輸入。

核心策略:情境式暖身與 Krashen I+1

課程從學生最熟悉的日常環境議題開始:

  1. 氣候與衣著情境暖身(Contextual Hook)
    先詢問學生今天的天氣("How's the weather?")和他們所穿的衣服類型。從「T-shirt」、「sweater」這些學生早已熟悉的字彙出發,逐步引導至「冬天穿什麼?」「大衣(overcoat)是什麼?」。這正是遵循 Krashen I+1 理論——確保語言輸入略高於學生現有水平,但仍在可理解的範圍內。
  2. 轉向核心議題:舊衣物的命運
    接下來,我們把焦點轉向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你的衣服舊了、破了,你會怎麼處理?丟掉?還是捐贈?」("What happens when your clothes get old? Throw it away? Donate it?")。這不僅引入了「資源再造(Upcycling)與循環利用(Resourcefulness)」的核心主題,也為故事的邏輯轉變埋下了重要伏筆。
  3. 繪本預測(Prediction)
    展示繪本封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大衣上的「破洞和補丁」("holes, patches"),滿足視覺學習者的需求。透過封面提問:"Who is Joseph? Is he rich or poor?" 鼓勵學生進行預測,這正是 Tomlinson 差異化教學(內容分化)的具體體現。

第二部:深入理解 — During Reading(閱讀階段)

閱讀階段的目標是確保學生理解文本的核心意義,並牢牢掌握關鍵句型與詞彙。

核心策略:TPR 與核心句型聚焦

故事的魅力在於 Joseph 永不放棄的創意精神。他將一件「舊且磨損」(old and worn)的大衣,不斷地縫製、縮小、升級再造:

  1. 故事導讀與情境動作(TPR)
    閱讀時,我會運用豐富的語調變化和生動的肢體動作,讓學生一起模仿 Joseph 的各種動作——例如穿外套、戴領帶、揮手帕。這項 TPR(全身反應教學法)活動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焦慮感,讓語言輸入變得更加生動且印象深刻。
  2. 掌握八大服飾字彙
    故事中會依序出現八個主要的服飾單字:overcoat、jacket、vest、scarf、necktie、handkerchief、button、suspenders。在介紹每個新物品時,學生會重複朗讀單字,並搭配 Joseph 穿著它們進行的動作(例如:went to the fair, danced at his nephew's wedding)。
  3. 重複強調關鍵句型
    這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基礎。我們不斷重複核心句型:「It was old and worn, so he made [New Item] out of it and [Action].」透過重複,讓句型自然內化。
  4. 字彙確認與即時配對
    為了即時檢視學習成效,我們會使用 Pear Deck (或是其他互動數位軟體,例如HiTeach)等互動投影片或紙本學習單進行單字配對活動。這是 Tomlinson 差異化教學(過程分化)的具體應用,能即時評量學生對字彙的掌握度。

第三部:輸出與創新 — After Reading(後續應用)

這是將輸入(Input)轉化為實際輸出(Output)的關鍵時刻。這個階段旨在整合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並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創新表達。

核心策略:鷹架寫作與差異化產出

  1. 故事序列排序(Story Sequencing)
    學生必須將 Joseph 製造物品的順序正確排列(overcoat → jacket → vest → ... → button → nothing)。這項活動強化了他們對文本邏輯結構的理解,是閱讀技能整合的重要基礎。
  2. 細節檢核與是非判斷(True or False)
    透過是非題(例如:"Did Joseph visit his brother or sister?"),檢核學生對故事細節的記憶力,評量他們對文本的深層理解程度。
  3. 創意升級再造寫作(Upcycling Writing & Speaking):最高階的產出
    這是 Tomlinson 差異化教學(產出分化)的核心環節:
    • 教師先展示實例——例如將舊褲子改造成水桶,或將舊襪子做成可愛的娃娃。
    • 接著,學生被鼓勵應用課堂上學到的核心句型,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進行個人化的創意寫作:"I have a little/some [Item], they're/it's old and worn. So I made [New Item] out of it/them and use it/them to..."
    • 最終,學生會口述自己設計的升級再造物品,並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設計理念與創意巧思,完成了聽、說、讀、寫的綜合應用與完整評量。

透過這項活動,孩子們不只學會了「scarf」或「button」的英文,他們也學會了如何用英語表達永續思維,將語言學習與全球公民意識緊密連接起來。

行動啟發:語言學習遇見永續未來

這份「Joseph 的升級再造之旅」EFL 教案,充分展示了繪本教學如何在遵循嚴謹教學架構(BDA)的同時,融入創新思維與全球視野。

核心洞察與行動建議

  • 語言是解決方案(Language as Solution)
    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記憶單字,而是能運用「It was old and worn... so I made...」這樣的實用句型,表達對環境的承諾和創意發想。
  • 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
    評量方式不再僅限於傳統紙筆測驗。透過活動四(形成性評量)和活動七(總結性應用與寫作評量),我們能全面且多元地評估學生對詞彙、邏輯排序和情境應用的實際能力。
  • 跨越邊界(Thinking Beyond Borders)
    資源再造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鼓勵學生在設計升級再造物品時,思考這些創意如何在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中發揮實用價值,讓語言學習真正成為推動社會正向改變的強大力量。

親愛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

請將這本溫暖可愛的繪本帶入您的課堂或家庭時光。讓我們一起引導孩子們像 Joseph 一樣,在每一次「升級再造」中,發現無限的新可能性,並勇敢地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永續創意與美好願景!

因為真正的學習,是讓孩子看見——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改變世界的起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