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用動畫讓教學更生動!Storyteller Mootion助您輕鬆打造課堂亮點

用動畫讓教學更生動!Storyteller Mootion助您輕鬆打造課堂亮點

用動畫讓教學更生動!Storyteller Mootion助您輕鬆打造課堂亮點 🌟

各位老師,您是否曾遇過這樣的情況:課堂上無論怎麼講,學生就是提不起勁?或者想用更有趣的方式解釋某個概念,但礙於製作動畫的技術和時間,只能作罷?現在有個超方便的工具可以解決這些困擾——Storyteller Mootion

這是一款專為教師和教育者設計的AI動畫工具,讓您可以輕鬆把文字變成動畫影片。您只需提供故事文本,平台就能幫您快速生成角色、場景,甚至自帶多種風格選擇,幾分鐘內搞定一部動畫。是不是覺得很有趣?更棒的是,它真的能讓課堂變得更生動,學生也會更有參與感!

先談需求,再找工具 🎯

其實,不管是哪個階段的教學,我們最常遇到的挑戰就是如何讓學生「看得懂」和「記得住」。動畫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像Storyteller Mootion這種操作簡單的工具,更能幫助我們將課堂內容轉化為有趣又直觀的影片素材。

現在,我用這款工具做了三部不同主題的影片,來看看它們能怎麼用在教學上吧!

1.《神筆馬良與聖誕奇緣》 🎄

這是一個結合中國經典和西方節日的創意故事。影片中,馬良用他的神奇畫筆幫助村裡的孩子們迎接聖誕節,畫出了禮物和裝飾,讓全村都沉浸在歡樂中。這個故事既傳遞了助人為樂的精神,也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不同文化的節日特色。

👉 點此觀看

2.《信守承諾》 🤝

這部影片非常適合用來探討「承諾與彌補」的主題。哥哥Leo因為玩電動,忘記了答應妹妹Mia一起做鳥屋的約定。Mia失望地去睡覺,但Leo意識到自己的錯,隔天用心彌補,最後兄妹倆一起完成了鳥屋。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討論如何面對自己的失誤,以及如何彌補讓關係更緊密。

👉 點此觀看

3.《操場上的霸凌者》 ⚽

Ryan在操場上常被Max欺負,連最喜歡的足球遊戲都不敢參加。然而,他選擇正面面對,與Max溝通,最後兩人成了朋友。這個影片特別適合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應對霸凌,並學習用溝通化解衝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點此觀看

為什麼選擇Storyteller Mootion? 🤔

說實話,傳統的動畫製作工具對於我們這些不擅長技術的老師來說,真的太複雜又太耗時了。但Storyteller Mootion不一樣,它的優勢在於:

  • 操作簡單,無需專業技能:只需輸入文本,選擇動畫風格,輕鬆完成。
  • 快速高效:幾分鐘內就能生成一部動畫影片,不用再熬夜做PPT或找影片資源。
  • 🎨 多樣風格,適應不同課堂需求:不管是講故事、做科學實驗示範,還是設計互動問答,都有適合的動畫風格。

免費試用,輕鬆上手! 🎁

如何使用Mootion網站,請參考卡卡老師的影片說明:

👉 觀看影片

每次生成影片,點數20點,影片完成,按下右邊按鈕就可以下載。要去除浮水印,則每次是0.99美元。每張圖片要變成動畫,需要耗費八點,不過,動畫效果品質還不太好,點數省著點用吧!📽️

Mootion 推薦連結,使用此連結註冊,彼此都可以增加100點喔:

🔗 點此註冊

更棒的是,現在新用戶每月有200個免費積分,足夠製作10部影片。這對於初次嘗試的老師來說,非常友善。如果覺得效果不錯,還可以升級訂閱,8美元或32美元的方案性價比超高。

用動畫教學,讓每堂課都變成學生心中的「大片」!📽️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從自省到成長:4F反思法如何助力不同程度學生提升自我

4F反思法:助力學生提升自我

從自省到成長:4F反思法如何助力不同程度學生提升自我 🌱

「老師,我不會!」這句話是不是經常出現在您的課堂上?尤其是對低成就學生來說,學習上的困難不僅影響成績,也動搖他們對自己的信心。這時,4F反思法可以成為幫助學生找回學習方向、提升自信的利器。而有趣的是,這套方法同樣適用於高成就學生,幫助他們在穩健中尋求突破。

在【英桃小玩子】EP108中,我們探討了4F反思法如何協助學生從學習困境中找到出路。此外,我們也運用這個方法於國際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跨文化互動中自我精進,無論高成就或低成就學生皆能獲益良多。

Podcast 及 Youtube 連結

【英桃小玩子】EP108 從「我不會」到「我可以」:英語學習困難生的翻轉之路Podcast 🎙️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hywroz06zz01z90g2kafbo/platforms

【英桃小玩子】EP108 從「我不會」到「我可以」:英語學習困難生的翻轉之路Youtube 📺

https://youtu.be/5UJZ9Ri9hrU


什麼是4F反思法? 🧠

4F反思法是一套結構化的自我檢視工具,分為四個步驟:Fact(事實)Feelings(情感)Findings(發現)Future(未來),協助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進行深度檢討,並擬定改進計畫。

Fact(事實)

這個步驟幫助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表現,正視自己的實際狀況。例如:「這次考試選擇題得分不錯,但作文失分較多。」

Feelings(情感)

學生透過這一步驟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例如:「我對自己的作文表現感到失望,因為我明明練習過,但仍然沒掌握好。」這有助於學生連結情感與學習成效,並找出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

Findings(發現)

學生在反思中發現哪些學習策略有效,哪些需要改進。例如:「我發現多練模擬題有助於提升選擇題成績,但作文練習需要更有針對性。」

Future(未來)

這一步驟協助學生設定具體的改進目標和學習計畫。例如:「下次考試,我希望作文成績提高5分,每天花10分鐘練習寫作。」有了明確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向會更加清晰。


4F反思法如何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 🎓

低成就學生:重拾信心,看到希望 💪

低成就學生常常因反覆失敗而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努力。4F反思法提供他們一個結構化的途徑,逐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找到問題所在,並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在EP108中,Caroline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一名學生從期中考的57分進步到90分,全靠運用4F反思法進行自我檢討和改進。這名學生從反思中找到了成就感,重建了對學習的信心。

高成就學生:持續精進,突破自我 🚀

高成就學生通常在基礎能力上表現穩定,但他們仍有更高的潛力等待挖掘。在國際交流活動中,我們也引導高成就學生使用4F反思法,幫助他們從自我反思中找出語言表達、跨文化溝通等方面的細微進步空間。例如,在與日本學生的線上交流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運用了4F省思單

  • Facts:我在互動中表現如何?日本同學的表現有哪些亮點值得學習?
  • Feelings:對自己的表現感受如何?哪些部分讓我覺得自豪或需要改進?
  • Findings:在跨文化交流中,我發現了哪些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 Future:下一次互動中,我應該如何調整以取得更好的表現?

如何在課堂中推廣4F反思法? 🏫

要讓4F反思法在課堂中發揮最大效果,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 定期安排反思活動:每次考試後或學習活動結束時,安排一堂反思課,讓學生根據4F步驟完成自己的反思工作單。
  2. 多元化應用場景:不限於日常課程,您還可以在如國際交流、專題研究等活動中應用4F反思法,拓展學生的自我檢討範圍。
  3. 鼓勵同儕分享: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反思,互相學習,並從他人經驗中找到靈感,提升自我。
  4. 結合個人目標管理:幫助學生將反思轉化為具體行動計畫,並透過目標管理持續追蹤進度,形成良性循環。

結語:4F反思法,為每位學生量身打造的成長工具 🌟

4F反思法不僅是一個幫助低成就學生突破困境的有效工具,更是一個讓高成就學生持續提升、精益求精的學習法寶。從課堂到國際交流,這套方法可以應用於各種學習場景,幫助學生從自省中找到成長的動力,實現從「我不會」到「我可以」,甚至「我能更好」的蛻變。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利用AI技術創作教學影片:深入解析影片背後的技術運用

利用AI技術創作教學影片:深入解析影片背後的技術運用

✨ 利用AI技術創作教學影片:深入解析影片背後的技術運用

🚀 利用AI技術創作生動教學影片:簡易解析影片背後的技術應用

隨著科技進步,教育者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教學方式。透過整合AI技術,我們可以打造互動性強、視覺吸引力高的教學影片。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Canva和Vidnoz這些工具來製作高效的教學資源,並詳細說明每個步驟,讓您了解整個影片創作過程。

1. 💡 ChatGPT:影片內容的好幫手

每個好影片的基礎都是內容。想像一下,您坐在桌前,腦中正浮現著“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這時候,ChatGPT 就成了您的救星。您可以輸入指令,例如“設計一堂專注於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英語課程,適合小學生”,然後看著AI幫您快速生成課程計劃。

在影片中,我使用了20個精選的ChatGPT指令來幫助構建內容,以下是其中一些10個示例,供您在教學中參考:

📄 10個ChatGPT指令示例

  • 解釋可數和不可數名詞的差異(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 用簡單方式講解簡單過去式(Explain the simple past tense in simple terms)
  • 解釋“see”與“saw”的差異(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e” and “saw”)
  • 設計一堂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教案(Create a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 設計初學者的問路教學課程(Create a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giving directions)
  • 提供五個初學英文者的課堂熱身活動(Suggest five warm-up activities for beginner classes)
  • 生成10個形容詞選擇題測驗(Generate a vocabulary quiz with 10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on adjectives)
  • 建議複習不規則動詞的六種方法(Suggest six ways to review irregular verb forms)
  • 推薦六個教學身體部位和衣物單字的活動(Suggest six activities for teaching body parts and clothes vocabulary)
  • 提供五個練習過去式的活動(Give ideas for five activities to practice past tense questions)

這些指令不僅幫助我快速生成內容,還確保每個教學點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像有了一位無形的教學夥伴,在您需要時隨時伸出援手。
其他內容,請看影片點此觀看影片

2. 🎨 Canva:批量設計的秘密武器

當內容已經準備好,您可能會想:“怎麼能讓這些內容更有吸引力呢?”這就是Canva登場的時刻。運用Canva,我將ChatGPT生成的內容設計成視覺吸引力高的PPT。這裡有個小秘訣:在使用Canva前,我會和ChatGPT對話,請它幫我設計一個包含每頁標題、關鍵字和設計建議的表格,作為PPT製作的藍圖。

接下來,我將這些內容導入Canva,選用合適的模板,快速生成多頁的教學材料。Canva中豐富的插圖和圖標選擇,讓我的PPT不僅美觀,而且每一頁都能凸顯重點。這樣做,不但節省了大量時間,還讓教學材料充滿生氣。

3. 🎬 Vidnoz:把靜態PPT變成有聲有色的影片

有了PPT,接下來就是將其變成能夠吸引學生注意的影片。這時,我轉向了Vidnoz。Vidnoz是一個強大的平台,能夠將靜態PPT轉化為生動的影片。最棒的是,它的語音生成技術讓每頁PPT人物都能“開口說話”。

💡 選擇上傳PPT

💡 插入Avatar

💡 打入或是貼上語音文字內容後,選取聲音

我只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語音風格,Vidnoz就會自動生成清晰自然的語音解說。這個過程好比有了一位虛擬助教,為您講解每個知識點。除此之外,我還會選用平台中的虛擬角色來展示內容,這不僅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還讓學生感覺像是在和真人互動。

如果要把人物圖片轉成個性化頭貼或是照片,可以運用 A1.art網站,詳細操作請看此篇文章說明。

✨ AI工具串流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實踐

將這些AI技術結合應用於教學中,我逐步發現了幾個實用的關鍵技巧,有助於在達成教學目標時更靈活運用這些工具:

  • 保持一致的視覺風格:無論您是在Canva設計PPT還是利用Vidnoz製作影片,保持一致的配色和字體能讓影片看起來更專業,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 語音同步:在使用Vidnoz生成語音時,確保語音講解與PPT內容精準對齊。這樣能幫助學生更輕鬆地理解所學內容,避免資訊錯位帶來的困惑。
  • 加入互動元素: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您可以在影片中插入簡單的提問或小測驗,這不僅能保持學生的專注力,還能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

💡 用AI讓教學變得輕鬆有趣

AI技術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它可以成為教師的好夥伴,幫助我們將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AI工具如ChatGPT、Canva和Vidnoz來製作教學影片,讓學生學得開心,您教得省心。如果還需要專業指導,

歡迎寫信到 ilovetishare@gmail 邀約到校分享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數位工具在日常教學中的自然融合:運用TPACK框架提升教學效能(以英語課為例)

數位工具在日常教學中的自然融合:運用TPACK框架提升教學效能

數位工具在日常教學中的自然融合:運用TPACK框架提升教學效能

🚀 數位工具在日常教學中的自然融合:運用TPACK框架提升教學效能

隨著數位工具在教學中的普及,許多老師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自然地將科技融入課程,而不是讓科技成為課堂的主角? 事實上,科技應該是教學效能的輔助工具,幫助提升學習效果,而不應該取代課程本身的核心。這裡,我們將使用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科技教學內容知識)框架,來說明如何有效整合數位工具,並讓它自然地支持我們的教學設計。


什麼是TPACK?

TPACK框架將教學知識分為三個關鍵領域:

  • 內容知識 (Content Knowledge, CK):老師必須熟悉所教的學科內容。對英語教學來說,這包括單字、句型和文法等。
  • 教學法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 PK):這是老師如何設計課程並讓學生有效學習的知識,包括課堂活動的設計、如何激發學生討論等。
  • 科技知識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這是關於教師如何選擇和運用科技工具來幫助學生學習的知識。

當這三者完美結合時,便能創造出讓數位工具自然融入教學的設計。


如何運用TPACK於英語教學單元?

在交通工具單元的第一至第四課中,我們將TPACK框架的原則應用在內容、教學法與科技工具的結合上,達到了自然運用科技並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內容知識 (CK):交通工具主題字彙與句型的學習

在這個單元中,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與交通工具相關的詞彙(如:bus, train, tuk-tuk, airplane),以及基本句型(如:Where are you from? 和 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這些字彙和句型來自國家單元交通單元,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將這些學過的單字和句型應用於實際溝通中。

教學法知識 (PK):小組合作學習與全球文化融入

我們的教學法設計了大量的小組合作與討論以及多感官互動,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合作完成任務,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

  • 第一課中,我們利用了一張泰國tuk-tuk的圖片作為導入,讓學生猜測這是什麼交通工具,並且討論它來自哪個國家。這樣不僅自然融入了全球文化,還為接下來的交通工具字彙學習做了鋪陳。
  • 第一課中,我們設計了交通工具猜聲音的遊戲,利用聲音素材讓學生聽辨不同交通工具的聲音(如公車、火車、飛機等),讓學生不僅學習單字,還能通過聽覺加深對交通工具的理解。
  • 第二課中,學生透過聽覺學習活動(音樂活動),一邊聽音樂,一邊填寫詞彙空格,並在團隊中共同完成聽力挑戰。這不僅促進了學生對單字的掌握,還加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 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在每節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在第四課的句子創作活動中,學生需要根據「Who, Where, What, How」的提示來共同創作句子,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強化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科技知識 (TK):自然融入數位工具

在這個單元中,我們運用了多種科技工具,但它們並非教學的「主角」,而是自然輔助教學效果的「配角」。

  • 第一課:交通工具猜聲音遊戲

    我們在課堂中使用了多媒體工具來播放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學生需要聽辨這些聲音並猜測它們來自哪些交通工具。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單字的記憶,也提升了他們的聽力能力。這種聽覺活動透過簡單的科技運用讓課堂更加有趣和互動。

  • 第三課:Loilonote書寫學習單與錄製聲音檔

    在繪本《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的教學中,我們利用Loilonote平台,學生可以在數位平台上書寫學習單,並錄製聲音檔案來練習句子發音。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幫助學生複習所學句型,還提供了聽說練習的機會,促進他們的語言流利度與發音準確度。

  • 第四課:AI生成圖片與Padlet地圖打卡展示

    在句子創作活動中,我們運用了AI生成圖片,學生根據「Who, Where, What, How」四個問題來創作句子。透過AI生成的圖片,學生可以具體看到各種交通工具和人物場景,並創作相關的句子。此外,學生使用Padlet進行地圖打卡,標示出他們創作的句子中提到的國家與地點,並將句子和圖片上傳展示。Padlet的互動功能讓學生不僅可以分享他們的作品,還能和同學進行互動和回饋。

  • Quizizz與Wordwall的課後練習

    為了幫助學生複習課堂上學過的詞彙與句型,我們在課後運用了QuizizzWordwall平台。這些數位工具讓學生能夠在遊戲中進行測驗和練習,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效果。學生在自己的時間內可以使用這些工具完成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TPACK的實際運用例子

1. 小組合作與全球文化融入(TPACK中的PCK與CK交集)

第一課中,使用tuk-tuk圖片作為引導,老師將全球文化融入教學,幫助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的交通工具,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同時,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交通工具的字彙,還透過全球視角理解了不同文化中的交通方式。

2. Padlet平台的地圖打卡與展示(TPACK中的TK與PK交集)

在Padlet上的地圖打卡活動,不僅讓學生能夠標註出他們創作的句子中提到的國家,還能將AI圖片生成的場景具體展示,這樣的數位互動工具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參與,還加強了他們對全球地理與文化的理解。

3. Loilonote學習單書寫與語音錄製(TPACK中的TK與PCK交集)

利用Loilonote平台讓學生完成學習單書寫並錄製句子的發音,這樣的數位作業設計不僅方便學生在課後進行語言的反覆練習,也讓老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發音進行具體回饋和指導。

結論:TPACK如何自然融入數位工具?

透過TPACK框架,教師可以有效整合內容、教學法和數位工具,讓科技成為教學效能的「輔助者」。數位工具的自然運用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並讓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對於想要將數位工具融入日常教學的老師來說,TPACK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指引,讓我們能夠將科技與教學完美結合,並達到自然且高效的教學效果


延伸閱讀:

  • 第一課:探索全球交通工具的趣味教學法
  • 第二課:音樂與交通工具結合的趣味學習
  • 第三課:全球孩子的上學之路—探索不同文化與交通方式的課堂教學
  • 第四課完整教案: 利用AI圖片進行英語句子創作激發創造力-交通工具單元
  • 立即試試在您的教學中運用TPACK,讓科技工具真正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歡迎聆聽英桃小玩子EP195的說明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

    利用AI圖片進行英語句子創作激發創造力!—交通單元第四課完整教案

    利用AI圖片進行英語句子創作激發創造力!—交通單元第四課完整教案

    🚗🌍 利用AI圖片進行英語句子創作激發創造力!—交通單元第四課完整教案

    🚗🌍 透過AI圖片引導,學習英語句型並激發創造力!—第四課完整教案

    英文老師在設計課程時,經常會遇到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並有效合作的挑戰。

    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AI生成圖片,並運用「Who(誰)、Where(哪裡)、What(什麼)、How(如何)」的句子創作技巧,幫助學生在合作中運用英語,提升創造力與語言運用能力。

    透過結合科技工具(如Padlet)與小組報告活動,此教案將為您提供詳細的操作說明和鷹架(scaffolding)步驟,讓您輕鬆掌握教學流程,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感,適合輕鬆帶領學生進行互動學習。

    🌟 教學目標:

    • 學會創造句子:
      1. 學生將學習如何根據圖片創作與「Who, What, Where, How」相關的句子,幫助他們理解並應用英語句型。
      2. 結合第一單元(國家與地點)中的Where are you from?句型與第二單元(交通工具)中的How do you go to school?句型,學生將根據圖片創作句子,強化句型運用。
    • 促進團隊合作: 學生將在小組中合作創作句子,並在Padlet上進行討論與展示,提升他們的溝通技巧與團隊合作能力。
    • 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 藉由AI生成圖片,學生學會根據圖像分析與想像情境,進行句子創作,並運用所學語言表達完整想法。

    📚 教學材料:

    • AI生成圖片(如:Black Pink駕車遊覽巴黎鐵塔、美國總統拜登在中國長城散步等)
    • 學習單:「Who, Where, What, How」句子小組創作學習單
    • iPad,學生用來上傳和編輯Padlet中的AI圖片與句子
    • Padlet 平台用於學生做AI圖片生成以及書寫造句
    • Padlet 平台進行地圖打卡與討論

    🌟 教學時間:約60-80分鐘,分成二節課

    📚 教學步驟:

    1. 課堂導入 (5分鐘)

    目標說明:老師先解釋今天的課程目標,學生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如何運用Who(誰)Where(哪裡)What(什麼)How(如何)四個提問來創造英文句子,並利用Padlet平台進行小組報告。

    2. 互動討論與引導 (5分鐘)

    鷹架搭建:老師可先複習Where are you from?(來自哪裡)和How do you go to school?(如何去上學)這兩個前面單元的重點句型,讓學生回想之前學過的國家地點與交通工具詞彙。這些句型將是今天創作句子的基礎。

    示範範例:利用AI生成的圖片進行範例展示,例如:

    • 圖片1:Black Pink 在巴黎鐵塔前駕車
    • 問題: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How do they get there?
  • 圖片2:拜登總統在中國長城散步
    • 問題:Who is he? Where is he? How does he get there?
  • 激發學生觀察:老師在學生觀察完圖片後,帶領全班一起創作句子,將剛剛回答的問題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例如:「Black Pink goes to the Eiffel Tower by car.」「Joe Biden goes to the Great Wall on foot.」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如何將他們的回答組合成完整的句子。

    3. 小組合作討論與句子創作 (15分鐘)

    這是課堂的主要部分,老師將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合作討論,並逐步引導他們完成句子創作。

    • 步驟1:分組: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組給予一張A3的「Who, Where, What, How」句子小組創作學習單。每位組長將負責帶領其他組員討論他們想要創作的圖片與搭配的句子,並幫助小組完成句子創作。
    • 步驟2:句子分析與問題引導:
      • 每位學生要負責完成兩個句子與圖片搭配,全組可以一起合作討論,並且需要運用第一單元學到的國家名稱,回答以下問題:
        • Who is in the picture?(圖片中的人物是誰?)
        • Where is this happening?(這個場景發生在哪裡?)
        • What is happening?(圖片中正在發生什麼事?)
        • How do they get there?(他們如何到達這裡?)
    • 步驟3:句子創作與填寫學習單:組內成員共同完成句子的創作,每組員須將討論後的句子寫在學習單上。完成句子後,組內進行互相檢查,確認文法、單字拼寫和邏輯的正確性。
    • 步驟4:學習單批改與訂正:當小組完成句子創作後,老師會在巡視間立即進行批改,特別關注句子的拼寫、文法結構與完整性。批改後,學生需根據老師的反饋進行訂正。

    4. Padlet地圖打卡與AI 圖片生圖 (20分鐘)

    使用Padlet:訂正完成後,小組成員可以拿取iPad,進入Padlet平台進行下一步活動。Padlet內建有地圖打卡模板選項,學生需要根據句子先打卡國家與城市地點,進行生成AI圖片來進行句子書寫。

    • 活動操作:
      • 學生在Padlet內找到相應的地點,並進行打卡操作。
      • 根據地點生成新的AI圖片,並開始根據圖片創作句子。
      • Padlet本身就有AI繪圖功能,點選"我不會畫圖"後,打入英文句子,就會生成四張圖片,四選一後,寫出英文句子即可

    學生討論與句子書寫:在此階段,小組需再次根據AI圖片創作句子,並將句子寫在Padlet的討論版中,供後續展示使用。

    5. 小組報告與展示 (30分鐘)

    使用Padlet播放功能進行報告:小組在Padlet內完成句子書寫後,可使用Padlet的播放功能進行小組報告展示。每位組員將負責展示他們創作的句子,並解釋圖片內容。

    • 報告步驟:
      • 每組輪流上台展示他們的Padlet討論板,並逐張圖片解釋創作的句子。
      • 組員需用完整句子進行描述,並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

    老師反饋:報告結束後,老師可針對小組展示進行反饋,特別關注句子結構的正確性與表達的流利度,並給予鼓勵與建議。

    學生小組報告範例影片學生小組報告影片

    📝 課後作業:

    1. Padlet展示:學生將創作好的句子上傳至Padlet平台,並附上相關圖片,進行小組展示。這可讓學生進行課後的延伸學習與反思。
    2. Wordwall活動:透過Wordwall進行詞彙與句子練習,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在遊戲中強化所學單字與句型。

    📚 更多教案學習資源: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全球孩子的上學之路—探索不同文化與交通方式的課堂教學L3

    全球孩子的上學之路—探索不同文化與交通方式的課堂教學

    🚸🌍 第三課:全球孩子的上學之路—探索不同文化與交通方式的課堂教學

    🚸🌍 探索交通工具與文化的創新教學旅程

    在本單元中,我們將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交通方式與文化,並透過互動和趣味教學強化他們的語言技能。每堂課的設計都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密切相關,讓他們在學習交通工具相關的英語詞彙時,同時提升對全球文化的認知。透過討論、合作學習以及音樂活動,每一課都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與意義。


    第一課:探索全球交通工具的趣味教學法

    第一課引導學生以全球視角來了解各國的交通方式。透過小組合作與遊戲,學生能夠在互動中學習交通工具的英文詞彙,並透過有趣的聽力練習加強記憶力。如果您想了解如何引導學生學習交通工具相關單字,歡迎點擊下方連結:
    👉 第一課:探索全球交通工具的趣味教學法


    第二課:音樂與交通工具結合的學習活動

    第二課強化交通工具字彙的學習,並透過音樂與動作動詞的結合,讓學生透過音樂活動進一步掌握單字的用法。這堂課鼓勵團隊合作,學生將以單字填空的方式在遊戲中提升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如果您對如何將音樂與教學結合感興趣,請點擊以下連結查閱教案:
    👉 第二課:音樂與交通工具結合的趣味學習


    🚸🌍 第三課:全球孩子的上學之路—探索不同文化與交通方式的課堂教學

    在第三課中,我們將引導學生探索全球不同地區孩子如何上學,結合了跨文化學習批判性思考,提升學生對全球文化的理解與語言能力。我們透過探究式學習法合作學習多感官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閱讀、討論和實作活動中深入了解這些文化與生活方式。


    🌟 教學目標:

    • 文化理解:學生將透過繪本故事探索世界各地孩子上學的不同方式,學習尊重並欣賞多樣文化。
    • 批判性思考:學生將透過討論和反思活動,分析不同文化下的交通方式,並進行比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語言能力培養:學生透過閱讀、討論和演講,強化其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 教學材料:

    • 繪本:《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作者 Edith Bayer 和 Steve Bjorkman
    • 世界地圖
    • 32本繪本《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
    • 學習單與作業單

    1. 課堂導入 (Introduction - 5分鐘)

    提問How do you usually get to school? Can you describe your daily journey to school?

    首先,透過分享學生日常的上學經驗,讓他們能與繪本中的情節產生連結。這樣的情境式學習法有助於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激發他們對接下來課程的興趣。

    2. 繪本介紹 (Book Introduction - 5分鐘)

    提問How do you think children in other countries go to school?

    簡單介紹繪本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如何前往學校。這個步驟強化了跨文化理解,並讓學生開始思考文化的多樣性。

    3. 閱讀與討論 (Reading and Discussion - 20分鐘)

    提問

    • Can you predict how children in this country go to school?
    • Why do you think children in this country travel this way?

    透過提問式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預測,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並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 全球學校路線地圖標記 (Mapping Global School Journeys - 10分鐘)

    提問Can you locate this place on the map or globe?

    利用世界地圖標註書中提到的國家,並簡要介紹這些國家的文化與地理背景,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建立跨學科連結,促進全球文化意識的形成。

    5. 全班討論 (Class Discussion - 10分鐘)

    提問

    • How do the transportation method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 Why do you think some children walk to school while others take a boat or a train?

    透過全班討論,讓學生深入探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並進行比較分析。這種比較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建立更全面的文化視角。

    6. 記錄與筆記 (Note-Taking - 5分鐘)

    學生使用學習單記錄書中提到的三種上學方式,透過結構化筆記法來組織學習內容,幫助他們有效地整理資訊並強化記憶。

    7. 反思與總結 (Reflection - 5分鐘)

    提問What surprised you the most about how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go to school?

    反思活動讓學生內化所學,並促進他們的自我表達,這樣的回顧與分享也有助於學習效果的鞏固。

    📝 作業設計:

    1. Wordwall 線上互動學習

    學生透過Wordwall進行詞彙與句子練習,增添學習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2. 學習單與錄音作業

    學生在Part A中寫下他們最喜歡的三種上學方式,Part B則是根據提示創作句子並錄音。這項作業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發音流利度,並透過寫作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3. 作業評分標準

    作業將根據正確性、完整性、發音、流利度與按時提交進行評分,提交平台為Loilonote,這樣的標準提供學生明確的進步方向,並鼓勵他們發揮最佳表現。

    💡 教學策略與創新架構

    這堂課結合了跨文化學習批判性思考探究式學習法,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進行深度思考。世界地圖的使用、全班討論以及多感官教學策略的運用,促進學生的多角度學習,幫助他們建立全球文化意識。此外,透過合作學習線上互動遊戲,學生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學習語言,並提升他們的協作能力與語言技能。

    每一課的設計都旨在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培養全球視野。透過這些創新教學策略,學生將在課堂上獲得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理解與批判性思維。

    請再繼續期待第四課喔~

    此外,誠摯邀請您訂閱卡卡老師的YouTube教學頻道及收聽Caroline和Nina老師的Podcast【英桃小玩子】Podcast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