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014-10-18 Board Games and Literacy Centers

很高興今日來到中壢地區知名的美語學校分享常用的課堂遊戲與角落活動的運作。

為了讓大家更認識我,簡述了自己幼教的背景與教學經驗後,我們就開始做遊戲的進行。

第一個分享的是現在流行的Ugly Dolls(遊戲介紹),我用教具舖出版的撕不破撲克牌的sight words組做了示範。

第二個是改編自拔毛運動會的Sporty Chocolate,不知玩法的老師可以看此網誌說明。

第三個是Spot it,我玩的是兩個版本,字母版、以及Shapes and Numbers。老師們還問我到哪兒買?可惜台灣買不到,但是他們可以去GoKids網站購買(感謝網友Lili Huang告知)類似的。不然就要自行上Amazon購買。

玩完三個遊戲後,我們討論改編的可能性。老師們因為經驗豐富,都非常有想法。
基本上就是在白板上玩。
例如:
1. Ugly Dolls-
聽到第三個字要趕快站起來,算是聽力活動。
Word Families,同字尾的要拍打。
聽到第三個字要舉牌

2.Sporty Chocolate:
a.字母和圖配對,圖放外圈,要拼對單字才可以移動。
b.不準備公仔和糖果,超越時可以丟骰子得分。
c.卡片放教室四週,卡片放中間,用大閃式卡全班一起玩。
d.(我提供的)做閱讀測驗配對
e.單字和字義(definition)配對

第四個是Connect-Four遊戲,大家一致認為這遊戲非常萬用。

第四個以後,我以CVC為主題,分享小組活動可以操作的遊戲,以及班級中可以記錄的方式。







 搭配rotation的方式,其實幼稚園的語言角落就可以非常輕鬆的佈置完成。

老師們一致認為這種運作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以顧及學習的差異化,他們都願意試試看呢!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2014-10-17 忠義國小國際教育研習分享

這學期應淑雯之邀,來到新北市蘆洲區的忠義國小英語社群分享國際教育的理念與實務。


從民國93年開始參與桃園縣國際教育課程規劃以來,今年已經進入第十年。十年來,同伴更迭,剩下的就是林瑞錫校長,美玲和我。十年了,因為堅持在此群組中,所以,成長很多,收穫很多。

雖然國際教育是個大家關注的議題,但是,其實它並不容易執行,主要的原因除了現有課程限制外,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國際觀教育貧乏,所以,大家的能力都不夠。世界上如此浩瀚廣大,生命如此短暫,哪有學完的一天呢?

很高興今年有張善禮教授帶領讀書會做增能的訓練,相信會為團隊注入新的思考動力與團體能量。

在分享之前,我特別整理了桃園縣認識世界課程的繪本,以及自己常常使用的繪本,研發過的教案,手冊、與國外交換的明信片、卡片,以及增能的書籍等。

照片模糊,真抱歉


投影片構思的方向就是先做一些現況的省思,例如:台灣人的國際觀迷思,以及媒體中看到的現象等。


然後探討Why, What, Where, Who, How等五個方向。

Why: 談灣學生該有的能力與國際教育的關係。

What: 國際教育白皮書的內容探討

國家認同(務實):從認識自我出發,讓學生具備本土意識與愛國情操。
國際素養(務實):從外語、文化及相關全球議題的學習中,產生具有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
全球競合力(功利):提供中小學生跨國學習機會,激發其跨文化比較的觀察力與反思力。

全球責任感(理想):強調對不同族群、地域、文化的尊重與包容,以及對於全球的道德責任,並提倡世界和平。

Where:推動的方向
   1. 獨立式:例如桃園縣認識世界課程
   2.附加式:
 專案式PBL學習
  EX1: Iearn跨國專案網站
  IEARN All Projects Teddy Bear Holiday Card Exchange

  Ex2: Postcrossing明信片交換,屏東潮和國小
   3.融入式
   用這種方法進行國際教育的內容與現有課程教學相結合時並不另增加課程、時數或獨立性質的該主題和材料,而是「在既有的課程範圍、在原有之教學內融和主題及教學目標」中「開展國際性的視野及學習跨國際、跨文化的視角轉變」


Who: 誰推動?

How: 如何堆動?



忠義國小的英語團隊老師都非常認真的討論與查看我帶來的書籍,最後我們也交流自己帶來的跨文化物品,結束充實的下午。
美國印地安的圖騰

日本甲子園的棒球

希望大家都有收穫與思考上的啟發 :)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2014-10-11新住民母語教學訓練(彰化場)

2014年的新住民母語教學訓練繼桃園場與屏東場後,我的場次來到了彰化場次的第一天和第二天課程。
(桃園場紀錄)
彰化場次場地在中州科技大學,因為遇到三天連假,高鐵和台鐵的車票早已售罄。
所以我決定從桃園開車到員林,在擔心塞車之際,幸好一路很順利的到達中州科大。

此次彰化場大概有25位學員,包含兩位男性學員。


第一天的上午課程通常都是例行性的行政事務介紹。
內政部負責的專員或是被派來的校長介紹新住民的服務倫理、法令和多元文化繪本介紹。
我負責做教案書寫的介紹。

首先,先教大家做教材分析,分析第一到三課學過的內容後,做第四課的教學重點分析。
我們共歸納了八個可以教授的重點如下:

1.     名字:
    Q:你叫什麼名字?
    A:我叫….(10分鐘~20分鐘)
    A:我名字是….(看老師嘴唇和舌頭位置)
文化差異:
(越南、柬埔寨) a.男生、女生對長輩做自我介紹時的差異
或是(泰國) b.小朋友稱呼自己時,有男生和女生的差別
(印尼) c.(Nama)對同輩"CU"和長輩"Saya"自我介紹時的不同
2.     年齡: Q:你幾歲? (10-15分鐘)
       A:我今年10歲。
3.     居住所在地: Q:你家住哪裡?
           A:我住在彰化縣員林鎮。
文化差異:(泰國、越南)地址從小到大 。(柬埔寨)由大到小
4.家庭成員: Q:你家有幾個人? 家裡有誰?
         A: 我家有6個人。家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妹妹、弟弟
5.喜歡吃的東西: (10-15 mins)
Q:你喜歡吃甚麼?
A:我喜歡吃….(水果、越南河粉、越南春捲、三明治、法國麵包、炒飯、炒麵)
6. 喜歡做的事: (15-20 mins)
Q:你喜歡做甚麼?
A:我喜歡…(跳舞、游泳、畫畫、看書、唱歌、打球)
7.問候語:
早安!晚安!大家好!
8.國籍:

我爸爸是台灣人。我媽媽是越南


接下來,我們就七個教學重點轉換成教學目標的書寫。
這個部份大家覺得很難。

範例:
課程名稱:新住民母語教學-越南
教學時間:80分鐘
教學對象:低年級(混合班級1-6年級)
教材名稱:新住民母語生活學習教材
教學單元:第四課自我介紹
教學目標:
1.            會用越南語說出自己的名字。
2.            會用越南語說出自己的年齡。
(會用印尼語說出和寫出自己的年齡)
教學資源:
1.            八張圖卡,A4白紙每人一張


學習評量辦法:
紙筆評量,活動式評量,口語評量


寫完教學目標後,我就做教學活動示範後,跟大家討論如何把教學活動轉換成書寫的文字,這個部份是新住民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把目標當活動是一般通病

中間,我們也鼓勵新住民們上台做示範,然後做討論與修正。
越南語


柬埔寨語,芒果唸"ㄕㄨㄞ",蘋果唸bom



我喜歡芒果柬埔寨語是: Kion 周振ㄕㄨㄞ

大家很認真的書寫教案











對於我這位不會說東南亞語言的人,印尼語因為跟英語很接近,所以相對較為容易。
但是柬埔寨語的發音非常複雜,書寫也相對困難。
可見得學習一個外語,除了語言本身的複雜性外,母語本身跟那個外語的接近距離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我知道大家要用中文書寫教案非常的困難,但是為了增強自己的能力,大家還是加油吧~

希望大家週六的筆試和週日的口試可以順利通過。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長母音教學一節課教學紀錄Long Vowel E

今日五年級教到長母音ee, ea的單元。
因為此班學生程度較佳,課本內的單字對他們應該不難,所以上次已經交代要回家查跟ee, ea發音相關單字,此次上課要分組討論練習,希望可以慢慢培養他們好的學習習慣。


目標:

1.熟悉長母音ee, ea, e-e的單字,並可以清楚唸出,進而達到輕鬆背誦單字效果

教師準備教具:
1. long e的學習單兩人一張,準備15張
檔案索取

 2.數字轉盤一組一個,準備15個


流程:
1.將黑板分成七等分後,請每小組(四人一組)的每位同學輪流到台前寫出一個符合長母音發音規則的單字,計時五分鐘。


2.檢討各小組寫出來的單字是否符合拼讀規則,把bread, there等單字去除後,計算各組得分。
最高得分組是14個字,最少是五個字。(5mins)

3.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組織圖方式,整理筆記在自己筆記本中,老師巡視每個學生的筆記狀況。(10 mins)




4.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筆記給兩位同學,唸給兩位同學聽。(5 mins)

5.發下學習單與轉盤,學生兩人一組玩 connect-four遊戲 (10mins)。
學生唸出單字後,擺放自己的棋子,四個棋子連成一線者獲勝。









6.聽寫考試:老師唸五個拼讀規則的單字,作為課堂評量。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棒棒糖運動會-可以練習單字與造句(文意配對)的萬用桌遊

圖一


會知道這個遊戲是從Joanne Hwang臉書上的造型小雞得到的資訊。

其實,Joanne的Facebook並沒有說要如何玩此遊戲,但是只要有"線索",加上有心向學的話,Google一下就知道了,這也是現在資訊時代的特點。

根據我Google的結果,發現高雄龐奇餐廳所寫的拔毛運動會的開箱文,原始遊戲需要以下物品:

24張蛋型跑道卡   12張八角型雞窩卡 4隻雞 4根雞毛

因此,我歸納的結論如下:

1.只要有4隻有造型,可以放置東西的公仔、動物、甚至物品,配上可以自由拿取的東西(ex:雞毛)就可以玩。

2.只要有24張紙牌+另外12張牌,遊戲就可以進行。
圖二


因為Joanne的手實在非常的巧,我有很想模仿她的小雞造型,利用不織布,剪出有個性的小雞,而且做教具也是我的樂趣之一。無奈,最近身體欠佳,常常跑醫院,實在抽不出時間去製作精緻的小雞們。

因此,我就開始動腦筋到我現有的教具上。我考慮過果凍杯,因為我有數十個,可以滿足一個班級的需要。但是,因為這個遊戲的特色在於"拔毛"這個具有故事性和幽默性的特色,所以,在布丁杯還沒有被設計"造型"與故事搭配的狀況下,我就先用芝麻街的筆筒,配上一隻棒棒糖,改編成"棒棒糖運動會"。(糖果的使用是有一次跟Joanne聊天時,Joanne提的點子)


玩法如下:

所需教具:
1.四個公仔(可以裝置或是黏貼物品)
2.四根棒棒糖。
3. 24張字卡 當作外圈跑道
(圖一使用的是教具鋪的12張動物字卡,每個字卡各2張,共24張)
(圖二使用的是朗文第五冊第二課的8張字卡,每個字卡各3張,共24張)
4. 8-12張圖卡,當作室內圈的翻卡
(圖一使用的是教具鋪的12張動物圖卡,每個字卡各1張,共12張)
(圖二使用的是朗文第五冊第二課的8張圖卡,每個字卡各1張,共8張)

步驟:
1.將字卡排在外圈跑道,成一個圓形
2.將圖卡排在內圈,成一個方形。
3.四隻公仔,每隻的距離各相距五張卡。
4.由年紀最小的學生先開始,順時鐘進行。
5. 先開始的玩家,根據自己公仔右邊的字卡上的單字或是片語,先造句。例如: I get up at six o'clock.
6.句子如果造對,就可以翻開中間的圖卡,如果字卡和圖卡配對,就可以往右邊移動一步,並繼續造句與翻卡,一直到翻錯為止。
7.如果一開始第一張翻的卡就跟自己面前的跑道不能配對的話 ,就蓋回卡片換停在原地,換下一位玩家行動

8.每張跑道卡上面只能有一隻公仔, 如果前面那格有其他隻公仔, 則需翻出前面那隻公仔前面的跑道卡圖案。

翻到的話可越過前面的公仔直接到他面前  並且可以拿光他盒子內的棒棒糖,放在自己的盒子中作為獎勵。
9.當其中一位玩家將遊戲中所有的棒棒糖都拿光放在自己的盒子中就獲勝囉!
我查一下,這句英文怎麼說?

中間圖片都應該朝下放置喔~

遊戲心得:
1.玩家人數不宜過少,四人剛剛好。
2.可以改成單字配對,文意和答案配對,動詞三態配對,不規則變化配對,填充題找答案等,用途非常廣,看您的教學目標喔~
3.學生非常喜歡,可以達到寓教於樂效果。
4.公仔可以改成香蕉運動會,爬樹,種花,釣魚等,故是您自己編,有公仔搭配即可。
5.公仔也可以改成糖果代替,被超過者,糖果易主,或是被吃掉。